今年7月11日正式入伏了。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最潮濕、悶熱的日子。高溫天氣對人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容易出現中暑、脫水等問題。消暑降溫,這些飲品在家就能做。
把關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綜合內科主任醫師童文新
今年7月11日正式入伏了。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最潮濕、悶熱的日子。高溫天氣對人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容易出現中暑、脫水等問題。消暑降溫,這些飲品在家就能做。
把關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綜合內科主任醫師童文新
近期,多地連續發布高溫預警,有些人出現了熱中風的情況。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展淑琴對記者表示,切勿將熱中風與中暑混淆,并自行采取一些降溫、降暑措施,從而耽誤治療最佳時機。展淑琴介紹,中風又稱為腦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見的腦血管病。從發病季節上來說,有兩個高峰期,一個是溫度在0℃以下的寒
隨著近期氣溫的升高,本市醫院接診到不少有中暑癥狀的患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急診科主任助理、副主任醫師韓楨介紹,近期高溫天,該院急診科平均每天有三到五名患者與中暑相關,不過大部分患者癥狀較輕,如頭暈、脫水、電解質紊亂等癥狀。為了應對,急診科提前準備降溫用的冰毯機,并開通中暑綠色通道。“我們預
目前,全國各地陸續進入高溫季節。專家提示,公眾應關注天氣變化,盡量避開高溫高濕的環境,及時補充水分。關注體溫變化,關注不適癥狀。 專家介紹,中暑由輕到重通常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重度中暑。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遲騁提醒,一旦出現頭暈、惡心、嘔吐、注意力不集中、乏力、大汗、口渴等癥狀
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記者李恒)近期,全國多地連續發布高溫預警,部分地區最高氣溫超過40℃。專家提示,持續高溫天氣會給一些重點人群帶來健康風險,這些人群要加強健康防護,科學預防中暑。國家疾控局此前發布的《高溫熱浪公眾健康防護指南》指出,高溫熱浪健康防護的重點人群主要有三類,第一類為敏感人群,如兒童
中新網北京6月18日電(韋香惠)近日,北方大范圍地區開啟“炙烤”模式,多地最高氣溫超過40℃。這也導致中暑患者增多,甚至出現死亡病例。醫生提醒,出現先兆中暑、輕度中暑一定要及時加以干預,否則癥狀將持續加重,如發展至熱射病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重癥中暑成“高溫殺手” 據媒體報道,16日晚,一名
新華社天津6月18日電(記者白佳麗、張建新)近日,北方大范圍高溫來襲沖上熱搜,部分地區最高氣溫超過40℃。北京市氣象臺發布了今年首個高溫橙色預警信號,天津市氣象臺于6月16日發布高溫紅色預警信號。專家建議,高溫天氣更應關注兒童身體健康,避免出現中暑、胃腸道疾病等。天津市兒童醫院急診科組長王麗靖介紹,
據中國天氣網消息,近期北方晴熱升級,大范圍高溫天氣來襲,6月15日高溫范圍將達近期最大,覆蓋京津冀、山東、河南等地,局地高溫強度或是同期少見的。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120急救中心主任左鈺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介紹,夏天環境溫度升高(>32攝氏度)或者濕度過大(>60%),身體產熱增加、散熱不足,此時如
天氣日漸炎熱,給孩子們喝什么飲品好?可樂、果汁、白開水……家長到底有沒有仔細想過這個問題?近日,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營養科主治醫師田爽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兒童而言,渴了,首先推薦的就是白開水。當孩子想喝甜飲料時,家長應充分認識到含糖飲料的危害,同時自己也要以身作則,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根據《中國居民
現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識也強,稍微有一點不舒服,就喜歡去醫院做個檢查, 然后開一些藥。但是,有很多病聽起來很嚇人,其實都是不用治療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錢!飯后燒心:吃花
立秋后秋燥襲來,不少人感覺身體干燥。那么怎么對付秋燥?12樣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凈,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腎排毒把香菜切
秋葵,在我國江西省的萍鄉以及南方地區有種植,是錦葵科秋葵屬植物,脆嫩多汁,滑潤不膩,香味獨特,被譽為人類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調經等功效,主治咽喉腫痛,小便
平時要養生、不是老了再養生許多人認為養生是老人的事,年輕時無須養生。其實,養生要從娃娃抓起,正如機器要從新時保養。一旦零件有損,養生為時已晚,效果必將大打折扣。沒病多檢
血液是滋養身體的源泉,它流遍全身的組織和器官。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血液中也會出現一些“垃圾”,如果它們不能被及時“清理”,就會造成血液不清潔,變得黏稠,流通不順暢,從而影響健康。這時,不妨通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