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醫學權威期刊美國《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志》終于站出來為“跑步”正名,指出:競技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3.3%;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健身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對于普通的健身跑者來說,過量和高強度的跑步同樣可能會引發關節問題,因此要注意控制運動強度。
國際醫學權威期刊美國《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志》終于站出來為“跑步”正名,指出:競技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3.3%;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健身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對于普通的健身跑者來說,過量和高強度的跑步同樣可能會引發關節問題,因此要注意控制運動強度。
久坐患關節炎風險更高
研究人員指出,長年的健身跑步對膝蓋和髖部的健康有好處,而久坐或者不跑步的人膝蓋和髖部的關節炎發病風險將提高。因為適當運動能讓關節軟骨經常受到適當的刺激,促進新陳代謝,關節滑液能在關節內到處流動,起到潤滑和提供營養的作用。相反,如果長期不運動,關節就失去了保護,關節損傷的幾率自然會增高。
跑后膝蓋痛往往因強度太大
導致膝蓋疼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半月板損傷、滑膜炎、髕腱炎、髕下脂肪墊炎等。跑步后膝蓋疼痛,往往是因為運動強度超負荷,引起關節的軟骨和半月板的損傷。
人體有一定的自我修復能力,輕微的疼痛和損傷,通過休息保養,自身會修復。不過,如果長期超負荷運動,膝關節的軟骨來不及修復,日積月累就會積勞成疾,可能導致局灶性的軟骨軟化、破裂。軟骨無法修復,就會引起關節退變,誘發膝關節炎。
如何讓運動易受損傷部位更“耐用”?
腰、膝、肩等部位,一運動就屢屢中槍,為何受傷的總是它們?接下來,專家告訴你原因,并教你讓它們更耐用。
1肩部:單手畫圈
肩關節扭傷一般是肩關節周圍肌肉、肌腱和韌帶損傷所致。熱身和保暖可為肩關節保駕護航。肩關節的局部熱身可以試試以肩部為圓心做單手畫圈動作,這個運動可以充分鍛煉肩部周圍的四塊肌肉。
2腰部:小燕飛
人們腰部的骨骼會隨著年齡增長發生退變,預防腰部損傷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增強腰部肌肉的力量。平時可以多做做“小燕飛”。
3跟腱:熱身
最易出現跟腱斷裂的運動方式是打羽毛球,其次是踢足球。在做激烈運動前,一定要做好熱身,建議大家在劇烈運動前進行慢跑,跑到微微出汗后,做一些牽拉。
4膝蓋:靜蹲
如果膝關節長期腫脹和疼痛,這表明你的膝關節已經使用過度。常用跑步機的人要注意跑步機的角度不能超過30度,坡度越大,膝蓋損傷幾率越大。預防膝關節損傷,可多做靜蹲。
5腳踝:彈力帶抗阻訓練
走路總崴腳,說明你的踝關節肌肉力量太差了!腳踝消腫后應該使用彈力帶進行抗阻訓練。
6肘部:礦泉水瓶抬舉訓練
對付網球肘重在鍛煉前臂肌肉力量,平時可用礦泉水瓶裝滿水,雙手握住水瓶,分別以肘關節和腕關節為中心上下抬舉水瓶。
國際醫學權威期刊美國《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志》終于站出來為“跑步”正名,指出:競技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3.3%;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健身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對于普通的健身跑者來說,過量和高強度的跑步同樣可能會引發關節問題,因此要注意控制運動強度。
關節養護你還需要做這些
合理飲食結構
合理飲食結構,注意適量補鈣,可以防治骨關節炎。學會科學飲食,每日膳食必須多種食物適當搭配,以滿足人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各類食物所提供的營養成分不盡相同,沒有一種食物能供給人體需要的全部營養素。
合理使用關節
老人上下樓梯時,要盡量放慢速度。下坡時,盡量使用扶手。居住房間應向陽、通風、濕度小、溫度適宜,避免關節受涼,每晚熱水泡腳。床鋪應以硬木床代替軟床。如膝關節退化程度嚴重,可使用拐杖,減輕已經損壞的關節負荷。
補充鹽酸葡萄糖胺
葡萄糖胺是美國、歐盟、日本公認對骨關節具有積極保護作用的營養品,是合成軟骨中的重要原材料,如果人體葡萄糖胺充足的話,關節及軟骨的良好就能得到保證。隨著年齡增加,我們身體合成的葡萄糖胺越來越少。臨床研究證明補充鹽酸葡萄糖胺可以修復關節軟骨,顯著改善關節功能。
30歲以后,體內的葡萄糖胺急劇下降;45歲,體內的葡萄糖胺相當于18歲的18%。
——數據來源:《世界骨傷雜志》
外界較豐富的葡萄糖胺來自于蝦、蟹等甲殼動物的殼,僅占蝦、殼質量的2.8%。
——數據來源:《食品科技》2008年
30歲以后需要額外補充葡萄糖胺,然而日常飲食難以足量獲取。因此外源性補充葡萄糖胺是緩解關節不適的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