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害14歲以下兒童的9種眼疾中,近視排在首位。近視不僅有可能引發其他眼疾,還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孩子對外界事物興趣降低、生活范圍逐漸縮窄,嚴重時甚至影響到孩子的智力發育。
如今,任意走進一所中小學校的一間教室,會發現班里一半以上的孩子鼻梁上都架著眼鏡。青少年兒童近視發病率的急速攀升,加劇了我國近視人群的低齡化趨勢。6~18歲區間在醫學上被稱之為近視易感期,這一時期若不注意保護眼睛,極易患上近視。
那么近視的成因都有哪些呢?
1、電子產品的使用
工業、商業發展與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少便利,與此同時,也給青少年兒童帶來了視健康隱患。電子科技產品過早的接觸就是造成青少年兒童近十幾年來近視高發的原因之一。
科技進步,傳統游戲漸漸式微,現在的孩子更加熱衷于將看電視、玩電腦作為消遣,甚至有一些學齡前的孩子,還未能識字,已經會拿著父母的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玩簡單的游戲。這其實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電子產品顯示器發出的RGB三色光會對孩子幼嫩的眼球造成刺激,導致視力問題。而繼電腦之后出現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縮小的屏幕讓使用距離變得更近,會造成眼部肌肉的疲勞。眼睛持續追視顯示屏上微小的文字以及跳躍的畫面會造成眼球的疲勞,長時間專注地注視又會造成精神性視疲勞。若以上眼部疲勞沒有得到及時的緩解,就有可能演變成假性近視。
2、課業負擔
家長大都知道看電視時間過長會導致近視,但似乎少有人知道,近距離閱讀對眼睛造成的傷害是要大于長時間看電視對眼睛造成的傷害的。現在孩子課業負擔重,很少能夠像他們的父母輩一樣有一個相對輕松愉快的童年,除白天上學外,晚上還要連續花幾小時來完成課后作業,甚至連周末都在看書寫字中度過。這樣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使眼睛始終處于高度調節狀態,而孩子的眼球壁在發育成長成熟之前非常容易變形,導致視力下降。因此,課業負擔不減輕,近視率不可能下降。我國青少年近視的發生,與這個由社會、學校、家庭共同參與形成的中國特色教育大環境有一定的關系。
3、不良用眼習慣
由于青少年的眼睛具有比較強的調節能力,所以在閱讀時即使眼睛距離書本很近,他們也能看得清楚。這一眼部生理特點,常常在不經意間就使他們養成了近距離用眼的不良習慣,在讀書時往往不知不覺頭部越來越靠近書本。再加上很多孩子的讀寫姿勢不端正,導致閱讀視線角度不正或視線被書寫時的手遮擋,久而久之,視力問題就出現了。另外,有的孩子喜歡趴著或躺著看書;有的孩子喜歡在晃動的車廂里或走路時看書;還有的孩子因條件不足,長期在過強或過暗的光線下看書。以上這些不良的用眼習慣都會誘發近視。
告別近視先從預防近視開始
醫學干預手段對于降低近視發生率并不明顯,只能起到一成作用,青少年近視,預防是根本,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防患近視于未然。良好習慣的養成,在于堅持。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多增加戶外活動,改變閱讀環境等等都不難實現,難的是如何使孩子在持續的用眼過程中能夠一直保持在一個科學正確的閱讀距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