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網在線健康導讀:中國網民達8.29億是什么情況?昨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報告顯示,中國網民達8.29億,人均周上網時長為27.6小時,較2017年提高0.6個小時。
中國網民達8.29億:
2月2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詳細解析了我國網民上網時長等。
《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為8.29億,全年新增網民5653萬,互聯網普及率達59.6%,較2017年底提升3.8個百分點。其中,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17億,全年新增手機網民6433萬;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由2017年底的97.5%提升至2018年底的98.6%。
《報告》分析指出,一方面,“網絡覆蓋工程”加速實施,更多居民用得上互聯網。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全國行政村通光纖比例達到96%,貧困村通寬帶比例超過94%,已提前實現“寬帶網絡覆蓋90%以上貧困村”的發展目標,更多居民用網需求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互聯網“提速降費”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更多居民用得起互聯網。國內電信運營商落實相關要求,自2018年7月起,移動互聯網跨省“漫游”成為歷史,運營商移動流量平均單價降幅均超過55%,居民信息交流效率得到提升。
非網民人口以農村地區人群為主。我國非網民規模為5.62億,其中城鎮地區非網民占比為36.8%,農村地區非網民占比為63.2%。
另外,《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網民的人均周上網時長為27.6小時,較2017年提高0.6個小時。
2018年,移動網民經常使用的各類APP中,即時通信類APP用戶使用時間最長,占比為15.6%;網絡視頻、網絡音樂、短視頻、網絡音頻和網絡文學類應用使用時長占比分列二到六位,依次為12.8%、8.6%、8.2%、7.9%和7.8%。《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網民的人均周上網時長為27.6小時,較2017年提高0.6個小時。
2018年,移動網民經常使用的各類APP中,即時通信類APP用戶使用時間最長,占比為15.6%;網絡視頻、網絡音樂、短視頻、網絡音頻和網絡文學類應用使用時長占比分列二到六位,依次為12.8%、8.6%、8.2%、7.9%和7.8%。
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條件,也豐富了我們的娛樂生活,但一些自制力稍差的朋人就有了網癮,影響工作和生活,下面來看看長時間上網的危害吧。
長時間上網的危害:
1、引起食欲不振
長時間掛在網上,玩游戲時大腦神經高度緊張,看電視劇時腦袋又非常的遲鈍。網上的美食圖片經過處理,都非常的誘人可口,而且電腦長時間釋放一些有害物質,刺激人的脾胃,會引起食欲不振。
所以,除了避免長時間上網以外,經常以網絡辦公的工作人員,要多吃水果及養胃的食物,不要為了上網而隨便湊合,那樣更會加重食欲不振。
2、導致頸椎病
長時間對著電腦,坐在電腦桌前,會誘發頸椎病、肩周炎等“過勞病”,這些都是IT白領們常見的病癥。除了減少上網時間以外,還要加強體育鍛煉,尤其是活動頸部、肩部、腰部的小運動,在上網間歇,經常走動走動。
3、容易影響人際關系
長時間泡在網上,對各種網友通過文字交談,會越來越淡化人的口頭表達能力,生活中常見一些人在網上言談甚歡,可到了朋友聚會上,就目光呆滯,口齒不清了。
所以,要減少上網時間,多與朋友出去相聚,提升交際能力,改善人際關系。
4、容易引起心理疾病
尤其是青少年,長時間泡在網上,很少與周圍的同齡人游玩交談,很容易在生活中被孤立,進而產生不愿見人的心理陰影,引起心理疾病。
5、影響視力
上時間對著電腦屏幕,會影響眼睛器官,長時間就會引起視力疲勞,導致視力下降,形成近視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