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知乎上一個很火的問題引起了網友的高度關注:“為什么很多男人開車回家,到樓下了不下車,還要在車里坐好久?”
<style>.hzh {display: none; }</style>有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因為推開車門你就是柴米油鹽、是父親、是兒子、是老公,唯獨不是你自己。一個人在車上靜靜,抽根煙,這個軀體才屬于自己。”

這個普遍對男人寄予厚望的社會,加劇了男人“成家立業”的焦灼感,男人既要事業有成,又要養家糊口。
但世界并非全是友好的,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常常會引起許多痛苦和煩惱,男人也渴望宣泄情緒。
然而,在世人的刻板印象中,女性往往更情緒化,女人一哭,大家會覺得她好可憐,讓人心疼;但男人一哭,人們只會罵罵咧咧:“一個大男人,有什么好哭的。”

假如長期遭受這樣的偏見,很多時候,男人的情緒會很受影響。
男女平等也包括“情緒”這件事
發布于《自然-科學報告》(Nature ScientificReports)上的一項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一樣情緒化。[1]

研究人員在 75 天內對 142 名男性和女性進行了隨訪,記錄每個人的日常情緒。排除激素水平的影響后,研究人員通過性別對比,以三種不同的方式檢測男性和女性的情緒波動情況,結果發現,男性和不同女性群體之間的情緒起伏幾乎沒有差異,表明男性的情緒波動程度大致與女性相同。
來自密歇根大學的教授 Adriene Beltz 表示:“情緒起伏的高潮和低谷是由多種影響造成的,與性別無太大關系。”
這似乎與我們常規所認為男性更理性、更冷靜的印象背道而馳。
情緒需要宣泄,愛哭沒有錯
雖說男性會和女性一樣情緒化,但更在我們意料之外的是,男性可能會更需要通過哭泣來表達情緒。
一項由國際市場調研公司(OnePoll)代表醫療健康平臺(Vida Health)隨機對2,004名成年人進行的調查發現,男性比女性哭的頻率要更高,男性每年哭48次,而女性每年哭36次。[2]

原因在于,社會的壓力和輿論加劇了男性哭泣的頻率,雙重壓力下,男性通常更需要通過哭來宣泄情緒。
調查還表明,男性在遇到問題后,向周圍人尋求幫助時易遭到偏見,從而承受嘲笑和指責。
研究者Chris Mosunic博士表明:“這意味著更多男性會認為將自己的感情藏起來才能保護好自己,一旦將真實情感外露,就會被貼上弱者的標簽。”
也正因如此,男性極少會去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他們都在背后極力隱藏著自己的情緒,害怕情緒的暴露會被說成“娘”,也會喪失掉“男子氣概”。
這意味著男性會承受更多的心理負擔,看來,男性更愛哭也并非毫無原因。

這個社會對女性哭泣極度包容,對男性哭泣的包容度卻幾乎為零。可是,哭泣只是一種情緒的表達方式,情緒的宣泄沒有性別之分,誰都會脆弱,男性同樣需要關懷,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參考資料:
[1]Alexander Weigard, Amy M. Loviska& Adriene M. Beltz.evidence for sex or ovarian hormone influences onaffective variability .Scientific Reports. (2021) 11:20925.
[2]Vida Health.Boys Don’t Cry? ThinkAgain[EB/OL].[2021-11-11].